服务大局显担当 精准救助暖民心——定西市检察机关全面提升司法救助工作质效-定西市人民检察院 365bet手机投注网址_365bet.com游戏奖金_beat365官方入口素描网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申诉审查

        服务大局显担当 精准救助暖民心——定西市检察机关全面提升司法救助工作质效

        时间:2022-01-25 15:41:53 来源:   点击数:

        定西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以扶危济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目标,不断创新救助方式、扩大救助规模,实现救助方式多元化、救助效果最大化,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民生关怀。2021年度共受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50件,向70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87.611万元。

        一、“三个主动”实现应救尽救

        一是主动排摸救助线索。控申部门与案管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利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和案管统计报表终端对近年来进入检察诉讼和监督环节的各类案件认真开展排查,重点围绕认罪认罚、不起诉案件、申诉案件、重大人身伤害或者致残致死等类型案件,共排查案件1653件,筛选出司法救助案件线索65条。

        二是主动移送救助线索。建立和完善救助线索移送机制,在检察办案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落实司法救助责任,业务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主动告知救助政策、主动了解赔偿情况、主动核实困难程度,同部将线索材料及时移送控申部门跟进办理,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全市救助案件有53%来源于业务部门移送的线索。

        三是主动拓展线索来源。主动加强与公安、法院、退役军人事务局、司法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的对接沟通,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力度,排查研判司法救助线索。排查中加大对农村五类贫困当事人的关注,重点关注原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涉法涉诉信访人因案致贫返贫情况。全年共计排查人数3924人次,核实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线索26条。

        二、“三项融合”,实现精准救助

        一是与助力助推乡村振兴融合。坚持把司法救助作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准确甄别五类农村地区贫困救助对象,建立救助绿色通道,从快受理、从快审查、从快发放,真正体现救急救困。陇西县院在受理未成年人王某某的申请后,一星期之内完成受理、审查、发放环节,联合陇西县教育局向王某某发放救助金4500元。提升服务能力,变“上门求助”为“上门救助”,针对申请人多住在山区交通不便的情况,办案人入户开展调查核实,协助指导救助申请,上门发放司法救助金,为群众提供“零次跑、零距离”贴心服务。岷县检察院检察长深入农户家中,向命案受害人家属李某某发放救助金3.68万元,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温度。2021年两级院共向62名农村贫困对象发放救助金161万余元。

        二是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融合。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成立“检爱同行”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办案团队,对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的涉未成年人案件逐案审查是否符合救助条件,依职权主动开展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工作。对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身体伤残或心理遭受严重创伤,得不到有效赔偿的未成年人;对因犯罪失去至亲的事实无人抚养孤儿,检察机关给予特殊优先关照,坚持柔性司法、多元救助。2021年向29名未成年人发放司法救助金82万余元,开展心理疏导58人次。办案人与被救助人、监护人、班主任建立电话微信联系,动态跟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被救助人王某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办案人得知后与家长微信联系,苦口婆心地讲明利害关系,鼓励孩子求学上进,这名孩子终于又走进了校园。

        三是与促进社会治理融合。落实拥军优属政策,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加强沟通配合,主动排摸司法救助线索,加大对司法过程中困难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的救助,有效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共向6名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发放救助金13万元。陇西县院发现退役军人罗某某儿子因刑事案件遇害,家庭因案返贫,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罗某某夫妻及未成年孙子发放司法救助金3.5万元。同时两级院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受害人给予重点救助,在经济救济的同时开展心理抚慰,注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向16名残疾救助申请人发放救助金61万余元。

        三、“三项机制”提升救助效果

        一是构建“救助金+”多元化救助机制。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和乡村基层组织衔接,探索多渠道、全方位的多元化救助模式。充分借助民政部门低保救助、教育部门贫困生救助、妇联部门心理疏导、医疗机构医疗保障等职能优势,将经济救助与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教育保障、民政救济、就业扶持等社会救助深度融合,构建“救助金+”社会多元救助新格局。定西市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小杰(化名)司法救助案件过程中,因小杰受到犯罪侵害急需救治,在发放8.3万元司法救助金后,积极联系妇联、团委、民政、残联、镇政府、村委会等部门,协调落实了一系列帮扶措施:村、镇申报解决农村二类低保;市民政局发放临时救助金2.5万元;市残联为小杰办理了一级残疾证并协调医院减免了部分治疗费用;市妇联、团市委、爱心企业共捐助8000元医疗费用。

        二是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确保救助资金合理使用。全市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案件过程中,加强与镇、村基层组织的联动作用,借助第三方力量将司法救助资金监管工作做实做细,与未成年人的代理人、村委会(居委会)签订“三方监管”协议,确保救助资金合理有效使用。临洮县院在办理未成年人郭某某姐妹二人司法救助案件过程中,联合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签订国家司法救助资金三方协议,由村委会对7.7万元司法救助金负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办案人员还不定期回访检查救助金的使用情况。

        三是建立回访机制,传递司法温情。深化“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理念,建立对救助对象进行常态化回访机制。联合妇联、民政、乡镇、村委等部门对救助对象生产、生活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回访,建立回访台账。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跟进帮扶,保障后续生活稳定。对未成年救助对象确保每年开展两次上门回访,监督救助金使用情况,关怀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两级院通过多种形式回访救助对象16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