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陇西县检察院将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推进未成年人双向、综合、全面司法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坚持“惩护助”一体模式,筑牢未成年人安全保护网,有效推动未检工作创新发展。
一、突出办案主线,切实“求极致”提升办案质效。
坚持“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准确把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羁押必要性和帮教可行性,加强涉未成年人案件法律监督,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以“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做实未检案件质量补强举措。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不公开听证等机制,保护涉罪未成年人隐私,助力回归社会,如办理未成年人董某某等人涉嫌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一案时,快捕快诉,引导侦查机关补强证据,追诉漏犯1人,追诉漏罪1起,切实提升了未检办案质效。
二、强化部门联动,探索未检公益诉讼案件办理。
成功办理全市首例交通安全领域未成年人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份,相关部门及时制定整改计划,通过在学校门口安装和更换警示牌、减速带及警示标志性闪灯,及时消除了侵害未成年人交通安全的各项隐患。在办案中秉承“前期沟通、中期跟进、后期检查”的公益诉讼办案原则,从大局、立意到行动落实,做好社会公共利益守护者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体系中,为全县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三、创新工作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守护未成年安全。
严格落实“一号检察建议”。积极协调教育、公安,司法等多部门联合召开推动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暨“一号检察建议”贯彻落实联席会议3次。建立公检办案衔接机制。针对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发现难、取证难等问题,提前介入侦查,开展未成年人案件引导侦查取证工作,落实被害人”一站式”询问、取证、救助制度,为12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服务20次。同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行业性、领域性监管漏洞和相关职能部门“履职粗糙”问题,及时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份,并督促整改。建立健全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强制报告制度和入职查询制度。与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意见》,明确并细化各部门职责。联合县教育局对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入职查询194人,持之以恒做好强制报告、入职查询、从业限制等方面工作,共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坚持司法为民,做深做实做好未成年犯罪预防。
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特殊司法保护制度。加强个案研讨、类案分析,增强未成年人系统性司法保护。2021年为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25人次,听取律师意见25人次,开展社会调查28件(次),社会调查率为235.9%;组织亲情会见5人次,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11人次,跟踪回访26人次。创新形式开展法治宣讲。探索建立“未检+检察云课堂+家长课堂+校园巡讲”法治宣讲新模式,积极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法治宣讲55场次,创新智慧检务,通过检察云课堂授课210次,扩大了全县乡镇学校授课的覆盖面。实施精准化帮教,拓展多元综合帮教模式。推行心理辅导、心理干预、政策扶持、社会帮教、司法救助的多元帮教模式,持续办好检察为民实事,帮助2名未成年人重新返回学校,救助未成年被害人4人,发放救助金437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