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反扑,呈现出“倒春寒”模式。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举国上下都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懈努力。但也有一群人,在防疫期间嗅到了“商机”,打着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等幌子进行诈骗。下面由岷检君带你了解涉疫电信诈骗的种种套路。
一、何为涉疫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话、计算机网络所依托电信技术的信息传播功能,向社会不特定的人群发布虚假消息,骗取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涉疫情类电信诈骗是电信诈骗在特殊时期的一次更新和升级。
二、涉疫电信诈骗的特点
1.诈骗方式伪装程度高。涉疫电信诈骗犯主要从两个方面寻求施骗的切入口,一是借防疫物资“做文章”,二是借社会公众的的恐慌、焦虑和担忧等心理推波助澜。由于受疫情因素影响,一般群众难以识别。
2.诈骗对象更具体明确。随着电信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诈骗分子通过黑灰产业链能够很容易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然后凭借这些信息实施精准诈骗,尤其在疫情期间,犯罪分子更易洞悉社会公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便使得民众更加难以辨别,诈骗成功率很高。
3.社会危害后果更严重。相较其他犯罪,涉疫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危害性更大,一方面,造成受害人巨大的财产损失;另一方面,容易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管理秩序。
三、近期常见诈骗形式
01、冒充流调员诈骗
骗子自称“防控中心工作人员”,称受害人的健康码或行程码有异常,可能是有人冒充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登记打疫苗或数据出错,以配合调查为由索要个人银行卡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实施诈骗。
【岷检君提醒】:流调人员不会索要银行卡账号和密码、更不会让您转账汇款。
02、快速核酸检测诈骗
骗子冒充防疫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群发“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只要额外付费便能办到”等信息,吸引受害人注意,从而实施诈骗。
【岷检君提醒】:全民免费核酸采样时间以官方公布、社区通知为准,核酸检测结果请在官方正规平台查询;个人付费核酸采样一定要在经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专业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不要轻信网络不实信息和所谓“私人渠道”。这不仅可能影响自身正常出行,更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非法敛财的骗局。
03、虚假防疫短信诈骗
骗子冒充相关权威部门、机构,群发包含“钓鱼网站”链接的防疫短信,以配合疫情防控为由,要求填写个人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骗取钱财。
【岷检君提醒】:不要轻信陌生短信,不要打开陌生链接,需要填写个人银行账户、密码的一律删除。
04、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冒充公检法,称受害人涉嫌贩卖劣质口罩等防疫物品或者挪用涉疫物资等为由,需要配合公检法调查,否则将封锁微信账号、银行账号,然后以“清查资金消除嫌疑”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进而实施诈骗。
【岷检君提醒】: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进行办案,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你远程转账汇款。
05、疫情影响快递滞留或被拒发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物流信息,假冒快递公司工作人员,谎称因疫情影响快递滞留或被拒发要进行赔偿,然后以信用分不足、理赔超时等理由诱导受害人转账,达到骗钱目的。
【岷检君提醒】:如接到快递丢失或损坏、商家自称产品有质量问题的理赔电话,请提高警惕,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避免掉入诈骗陷阱。
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为进一步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提高广大群众防骗意识,国家反诈中心制作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了十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揭批了诈骗犯罪手法、解析了典型案例,同时进行了防骗提示。下一步,将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为载体,通过新闻宣传报道、新媒体平台、组织线下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全社会开展广泛的防骗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