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读《纳兰容若词传》感-岷县人民检察院 365bet手机投注网址_365bet.com游戏奖金_beat365官方入口素描网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检察文化 > 正文
        检察文化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纳兰容若词传》感

        时间:2017-06-09 来源:  作者:岷县检察院 点击数:
               我一直以来喜欢诗词,尤其比较喜欢忧郁风格的,有一次无意中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木兰词》时,为诗词中所表达恋人之间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和美好,他年分离后物是人非的落寞情味所感染。在读词的过程当中,渐渐发现,纳兰容若词是以情为框架,爱为血肉为词风主线的。诗话的情味清丽而感性、哀感顽艳的笔调表现出纳兰容若词的词风特点。今天我从纳兰词中摘取几首,和大家分享。我们就从“人生若只如初见”说起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是一首婉约到极致的词,这首《木兰词》是所有纳兰词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更是所有的纳兰词中、乃至古往今来所有的诗词名句中最为流传的一句。
              爱人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他年分离物是人非的凄凉落寞,让我想起李隆基和杨玉环长生殿里的信誓旦旦,他年却变成了马嵬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轻”的凄凉。初见时回眸一笑的百媚,爱人的无奈和执着,变成此恨绵绵无期的哀怨,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却道故人心易变”,是隔了江山。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一见倾心,但是两个家族却有世仇,得知罗密欧是仇家之子,朱丽叶惊问:要是不该相识,我们何必相逢?“泪雨霖铃终不怨”,他们之间,隔的是生死。1953年英国的一部电影《罗马假日》,由当时着名演员奥黛莉-赫本饰演安妮公主,女主人公安妮公主和记者乔-布莱德里浪漫邂逅而相恋,由于身份社会地位的原因,最终却不得不回到各自的世界,再见时只能恪守身份默默无言,“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只是当日愿罢了“。他们之间,隔的是世俗。
              初相遇的美丽温馨和浪漫,如曾经挥手的云彩,似轻轻告别的康桥,初相遇,那时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情呢?我想起了席慕蓉的诗《初相遇》---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儿时的狂喜和感激。胸怀中溢满着幸福,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忧伤的美丽定格在回忆中,初见惊艳,再见依然,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历慢慢人生路后,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感慨,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只要我们始终记得,初相遇的微笑和美好!淡淡的如初见情怀会使我们心安,释怀,坦然。
            下面我们再品读纳兰容若的一首《采桑子》,了解纳兰容若其人,来了解纳兰词对后世影响,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纳兰容若《采桑子》
              这首《采桑子》是一首咏雪词,原来有个小标题“塞上咏雪花”,创作于康熙十七年,是容若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途中写成的,是一首咏物的词。“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雪花是一种轻浮的花儿,不是君子所喜爱的,“冷处偏佳”纳兰用一种辩解的口吻说:只因为雪花在在群芳尽绝的寒冷时节如此惊人的展示它与众不同的美,它的美是孤独的,只属于“冷处”。“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 谢娘”,在古诗词中指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称呼,但是在这首词里面,纳兰所指的是晋代的才女谢道辒,谢道辒比喻雪花以一句“柳絮因风起”,而享大名,可谓是懂雪花孤独之美的知己,如今谢娘红粉成灰,你这生长于孤独,生长于旷野的雪花还能找到第二个知己吗?谢道辒之后,没有人再对于雪花报以真切的怜惜了,雪花孤零零在天涯飘泊,纳兰借此暗叹发妻卢氏去世后,再没有哪个红颜能对容若报以相知,只任容若在世间飘泊。“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和雪花做伴的有寒月,有悲笳,有张狂的西风,大漠的流沙,这一苍凉密集堆砌出苍凉的意境。
               纳兰容若,原名成德,所谓君子以成德之行,日可见之行也,因为避讳康熙的一个叫做保成的皇子,所以改名为纳兰性德,字容若。从血缘上看,容若是蒙古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家世显赫,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
              容若天资聪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着有《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编辑342首为《纳兰词》。容若的词清新婉丽,本心流露,哀婉动人,继承了婉约派的精神衣钵,词风与李清照、南唐李后主一脉相承。着名词评家王国维(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1927年逝世,着作有《人间词话》、《观堂集林》)赞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因此,“自然”、“真切”是纳兰词的主要体现的韵味。纳兰对后世影响久远,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国初第一词手”。
                去年国庆假期,我又读了纳兰词,当时有感写下了一段感悟,今天和大家分享:他信手拈来的阙词波澜我的世界,可崔满天的焰火盛开,催满山的秋叶榭尽。本是温柔富贵,却总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在喧闹之外……一个对爱苦心孤诣,拥有世间一切惆怅的男子,一个天才的悲情才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文人的传奇!纳兰容若,我精神契合的词人,纳兰容若词,为我遮风避雨的精神世界,使我得以忽视道貌岸然的生存规律和价值观,听从感觉的蛊惑,远离现实的精神蜗居,我长假的精神之旅。
               我们再来分享一首纳兰词《浣溪沙》“当时只道是寻常”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细思量。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浣溪沙》
               第一次初恋夭折后,纳兰与小他两岁的卢氏结为连理,《浣溪沙》就是写给他的妻子卢氏的。上句讲春日醉酒之后,卢氏生怕惊扰看他的酣睡;下句则以李清照、赵明诚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说明自己跟妻子青涩和谐的生活。
               卢氏出身名门,自小受到“传唯礼仪”,“训有诗书”的熏陶,一派大家闺秀风范。两人无论从门第、教养而言,还是相貌、年龄而论,都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因此婚后,两人也感情深厚,恩爱甚笃。在纳兰的一首七绝《艳歌》里便记述了两人琴瑟和谐的恩爱之情。不料美好是短暂的,三年之后,卢氏因为产后受寒不治身亡,对于刚刚二十三岁的纳兰性德来说,和自己最亲密的人经历一场戛然而止的生死之别,实是对心灵一种莫大的震荡。在无情的命运面前,“不信鸳鸯不白头”的海誓山盟,顷刻间化作云烟。和妻子卢氏的三年,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意盈盈,也是纳兰最幸福、快乐的三年,等到失去后无从追寻的幸福更叫人无处安放情感,满含对命运的无奈和人生况味的体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
               我在读这首词时融入在词的感情和意境中,当时做了一首诗,也算是和容若情感的对话吧。
              岷山秋色寂,洮水烟茫茫。醉梦雪月靡,无语空泪浥。那情殇,甚难忘!
              如果那时容若的妻子她还能听见,他会对她说什么?如果那时她还能说话,她会对他说什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容若无数次地设想、模拟这永远都不会发生的对白,有时回合很多,几天几夜,不知疲倦;有时字字句句斟酌,一遍又一遍地修正,精益求精;有时只是寥寥数语,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沉默…… 
              睹物思人,是的,如果能够稍稍长久一些。当时只道是寻常。 
              南雁归时更寂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纳兰容若《采桑子》
               这是九九重阳纳兰所做的一首词,当时纳兰正在塞外,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孤,写这首词寄托乡情。词的上句由景写起,写绝色深秋一篇萧杀景象,渲染的是凄情的氛围,点名佳节思亲之意,结尾又承之以景,借燕南归而烘托,反衬出此刻寂寥伤情的苦况。
               在出身家世上,容若是许多人羡慕的对象,1655年出生,是康熙朝朝庭大学士明珠的长子。从小聪慧过人、文武双全。后赐进士出身,容若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时常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
               然而,此番显赫的出身却与他词作的内容、格调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这种不协调大概多半是与他过早丧失爱情有关。 “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恨”、“泪”之类的字眼在他的词作中比比皆是,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由此,纳兰容若诗词的张力也显而易见的体现出来,给读者许多留白,扩大了词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我把自己去年初写的一首诗在此奉献在各位,也算是对这首采桑子词风的共鸣吧!
              秋瑟瑟,诉离殇。秋色薄,寒闺房!语痴碎,冷寒窗,红颜醉闺房,佳人拂琴香!
              此时又是隆冬时节,读纳兰词,看到窗外萧条的自然,看到严寒中枯枝落叶在雪中坚强着生命的不卑不亢,我在思考,我无能力挽沧桑与人生无奈,那么就须学会笑看世事繁华,在义无反顾的坚韧里不慌不忙坚定对一份人生信仰……在孤独里看见自己的灵魂,在书香中思考人生的哲理,从此,懂得了我需坚韧的理由。静坐冥思,心中无尘埃,容颜无铅华,完成涅盘的蜕变。我开始敬仰平凡,突然明白,流年里,我应该去找寻我生命的花语……人生若只如初见,不是情浅,是字真!
               纳兰容若的一生,就是一个纯真的孩子,赤身露体走在命运的丛林里,始终都不曾抛弃他那颗比世界更要宝贵的童心,纳兰容若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令多少凡夫俗子艳羡,信手拈来的一阕词波澜过我的世界;在遮风避雨的这个精神蜗居里,在心底最后退守的忠贞信仰里,愿我们都能向阳而生。   
               唯心独醉,扬手是春,落手是秋,一扬一落间,是岁月洗尽铅华的不舍;若有若失间,是流年的风霜。
              人生若只如初见,愿我们每一个检察人看淡人生的悲喜苦乐,珍视初相遇检察事业的美好,即使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困难都是微不足道,始终保持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和初相遇检察工作的感动和梦想,不让它在时间的侵蚀下磨灭我们的职业信仰,因为我们有憧憬,我们坚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检察事业,始终是我们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精神世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会继续无怨无悔选择和检察事业牵手人生,执子之手,相濡以沫,迎接检察事业的每一轮朝阳。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会发自肺腑的说,我一如既往与检察事业心心相印,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初相遇的检察情结永远在我的职业追求中。 
        书好不好,读了才知道,对于每一本书,每个人关注的点不一样,理解也很可能不一样,对后读出来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对同一本书读出来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潜心去阅读,去感悟。
              最后,我把自己的一首诗作奉献各位,也是对容若情感共鸣的的诠释吧。
              夜色深沉晓梦浓, 笙歌惆怅意朦胧, 亭阁楼前谁欢歌? 柔情万般吾为侬!

        上一篇:

        下一篇:寒月

        关闭

        智能悬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