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人民群众爱听、爱读、爱看,海外媒体称之为“习式风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夫子到毛泽东,旁征博引、画龙点睛,总是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基层检察人员来说,新时代的检察履职、攻坚克难离不开鉴往知来,为政用权、司法为民缺不了理想信念。从今天起,岷县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将刊发系列文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砥砺检察为民情怀,努力向总书记看齐。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敬民篇(之三)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小官有大作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基层干部的作用。2013年11月26日,他在菏泽市座谈时,还特意给在场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习近平同志推崇的干部,大多级别不高,多在基层任职,但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活力。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对小事的处理中也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原典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明﹞于谦《咏煤炭》
释义
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号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这首诗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首句写自己在衙署书房内休息,听到窗外风吹竹叶之声。一个“听”字,凸显了作者忧心如焚、夜不成寐的心境。次句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是说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些小:微小。吾曹:我辈,指自己和包括。第四句,“一枝一叶”表面咏竹,暗喻民间疾苦,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百姓的冷暖安危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