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人民检察院
开展“全面节水 合理用水”专题讲座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方针的生动实践,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和水资源浪费现象,为推进全省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供重要制度支撑,为推进新时代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提升全体干警节水意识,10月20日下午,通渭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陈庆金同志以“全面节水、合理用水”为主题开展了节约用水专题知识讲座。
一是节水立法重要紧迫,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加强节水立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加强节水立法,是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解决包括甘肃在内的北方部分省份水资源严重短缺现状,国家先后投入2500多亿元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严重缺水现状。
二是《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明确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节水管理机制。一是各级政府建立节水机制、加强对节水工作管理,推动全社会节水。二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节水工作,拟定节水政策,制定、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制度,指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发展改革、工信、住建、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推进行业节水工作。
《条例》主要规定了八项用水管理制度。一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从顶层设计上明确节约用水的总体要求。二是限定各区域、各行业、各用水户最大可取用的水资源量和用水效率,从严控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三是定额控制单位产品、单位面积的用水量。四是依据用水总量分配区域、行业、用水户的年度取用水量指标,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五是将节水评价纳入专项规划或具体取用水项目的水资源论证范围。六是通过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七是从监测、计量、统计等方面强调用水的全过程管理。八是对非常规水源和地下水作出特别规定。
《条例》主要从主体、领域和水源三方面规定了节水措施。主体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水资源条件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推进节水载体及长效机制建设,加强用水效率管理;项目建设主体执行“三同时”制度,用水户应当安装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等。领域上:农业灌溉应当积极推进科技节水,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方式;工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以及循环用水、综合利用、废水处理回用等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服务业应当配套节水设施、设备等。水源上:突出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
《条例》提出建立七项节水保障制度。一是推广应用节约用水新技术。二是对节约用水相关项目给予扶持。三是对节水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四是对利用再生水的单位给予水费优惠。五是通过水权交易优化水资源配置。六是鼓励发展节水服务机构开展节水服务。七是对节水全过程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评价。
《条例》设置了四条罚则。一是依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对负有监管责任部门和人员的七种违法行为给予处罚。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给予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和罚款。三是对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列入名录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给予责令停产、销售或者使用和罚款。四是对损毁节水设施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处罚;对阻碍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三是提高节水意识,转变用水观念
规范行业节水,将节水落实到方方面面;加强再生水利用,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明确激励措施,激发节水内生动力;提高节水意识,让节水成为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