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镇张家岭村,位于漳县县城西南部5公里处,北临正在建设的漳县工业集中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全村总耕地面积4168亩,总流域面积7.22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315户1203人,已脱贫户133户571人,边缘易致贫人口8户29人,脱贫不稳定人口4户18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务、种植和养殖,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9600元。2021年9月,漳县人民检察院派出三名干警担任盐井镇张家岭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
一年来,漳县人民检察院驻张家岭村帮扶工作队成员们迅速适应环境,明晰职能任务,理清工作重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完善驻村制度、协助村委换届、逐户排查、动态精准监测、落实帮扶举措、发展特色产业、倡导移风易俗、促进智志双扶、爱心助学行动和确保冬季取暖等方面做了扎实工作。用心用情用力,真帮真干真扶,让老百姓得实惠、感党恩、跟党走。

加强组织领导,学习领会政策
在盐井镇党委和帮扶单位的坚强领导下,张家岭村帮扶工作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题主线,狠抓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村民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明显好转,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强化党建引领,突出示范带动
在文明村创建过程中,张家岭村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文明村创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把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放在工作首位,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村民代表大会等,经常性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着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抓党建,提素质,强作风,将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强化队伍管理,严明工作纪律。制定和修改完善各类驻村工作制度20余项,整理装订80余份乡村振兴期间的政策文件资料,做到熟练掌握政策、运用政策、宣传政策。建强村两委班子,增强政治功能,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聚焦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仓廪实而知礼仪,张家岭村帮扶工作队注重将文明村创建工作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让群众先富口袋再富脑袋。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聚焦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全面小康基础。一是抓好脱贫成果巩固。将工作重心聚焦在“两类”检测对象上,4户18人脱贫不稳定户,8户29人边缘易致贫户,及时调整到户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二是精心培育富民产业。结合村情实际精心培育壮大小黄芪、柴胡和党参为主的中药材、牛羊猪为主的特色养殖、劳务输出三大产业。做好就业帮扶工作,积极衔接劳务部门和人力资源公司,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引导群众到福建、浙江等地就业。三是开拓思路发展村集体经济。管好用好光伏电站配股分红资金,开发光伏收益公益性岗位19个,转变村级经济发展思路,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结合实际发展饲料产业,确保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注重厚植基础,营造良好氛围
围绕村容村貌改善、新时代文明场所建设等,不断厚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基础。一是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改造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面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两处。充分挖掘老阵地闲置房屋资源,利用企业捐赠的文化娱乐器材和体育器材,建成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一处,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二是加强文明典型引领。坚持每季度评选出一批最美庭院、最美儿媳等先进典型,并进行表彰,共评选表彰文明典型户20户,在全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管理好各类公益性岗位人员,常态化开展道路养护、绿化美化、垃圾清扫等工作,确保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特别是结合疫情防控,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促使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四是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积极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敦促不赡养老人的群众尽责尽孝,积极回应群众的信访诉求积,热情解答群众的疑惑,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同时,帮扶工作队利用法律知识特长,为群众解答各类法律问题,义务咨询涉及法律方面的事务,为群众普法。